一到低溫季節(jié),大棚“前臉”就成了病害重災區(qū),一旦防治不及時,就會由此向棚內(nèi)蔓延。我種植的西紅柿,前幾天發(fā)現(xiàn)大棚“前臉”處,少數(shù)果實腐爛有臭味,由于數(shù)量少,就順手摘掉扔到棚外去了,還沒來得及用藥,誰知陰雨天后,爛果的數(shù)量隨即多了起來。
▼
我的大棚下挖1.5米,到了冬季,“前臉”處見光少、濕度大、溫度低,這樣的環(huán)境,不適宜蔬菜生長,反而利于病害的發(fā)生。每年早春茬蔬萊定植后,“前臉”處的蔬萊長勢瘦弱,留果能力差,對大棚整體收益影響較大。
▼
冬季大棚“前臉”處溫度低,蔬菜長勢弱,整體抗性差。若在留果時,不考慮植株長勢,和健壯植株一樣留果,就會使得植株負擔更重,感染病害的幾率更大一些。
降低種植密度
相對于拱棚來講,大棚有效種植面積小,所以,菜農(nóng)在種植時,總會將邊邊角角的地方利用起來,如后墻、“前臉”等地方,也會種植上蔬菜,尤其是“前臉”處,植株不僅緊靠前臉墻體,而且還在操作行內(nèi)也進行了定植,增加了種植密度。
增加“前臉”蔬菜種植密度,對于非下挖或者下挖深度在0.5米以內(nèi)的,影響較小,但對于下挖深度深的,蔬菜受光時間短,植株間郁閉。建議菜農(nóng)應根據(jù)棚室條件,適當調(diào)整種植密度,確保植株間透氣性好,均勻受光。
降低濕度
由于棚膜具有流滴性,若措施不到位,很容易導致大棚“前臉”處成為棚膜水的聚集處,就會導致此處植株長時間處于高濕環(huán)境中,誘發(fā)各種病害。對于前臉濕度的降低,有以下2種方法:
① 前臉設置擋濕膜
即在前臉垂直懸掛地膜擋濕,地膜上方要和鋼絲連接,下方要用土壓實,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結(jié)構(gòu)。并用夾子夾緊,讓地膜整平,便于棚膜上的露滴流下,以防地膜積水。懸掛的地膜要與棚膜之間有10-20厘米的間隔,不要緊貼在棚膜上。這樣既能夠阻擋濕氣進入大棚,又能阻止大棚里的熱量流失。
② 前臉設置導水槽
導水槽可以是PVC或者是廢舊的水帶,也可以是養(yǎng)殖場中常用的供禽類飲水用的“V”型槽。無論是采用哪一種類型,其原理都是統(tǒng)一收集滴水后集中排走。
對于下挖式大棚,將前臉固化以及覆膜是較好的選擇。前臉固化即使用水泥或預制板對前臉進行加固,一方面降低前臉的濕度,另一方面防止從膜上滴下的水侵蝕泥土,導致前臉坍塌。
在覆蓋之前先將前臉修理平整,再用薄膜或者黑色膜將其全部覆蓋,不僅能夠使滴到前臉的水滴順利流到土壤中,也能夠防止前臉雜草生長,成為病害根據(jù)地。
另外,在前臉處鋪設粉碎的秸稈,如玉米秸、麥糠、麥穰等,也能夠防止前臉處過濕。
提高溫度
“前臉”處溫度變化明顯,溫度低于棚內(nèi)其他地方,尤其是寒潮來臨時,“前臉”處溫度會更低,常使蔬菜受到凍害。建議菜農(nóng)應采取額外措施,如內(nèi)部懸掛薄膜,白天放下,夜間掛起;同時,大棚“前臉”外側(cè),下放保溫被后,再覆蓋一層無紡布或者舊草苫,都會起到保溫作用。
END
文章來源:中國蔬菜,部分資料收集于網(wǎng)絡僅作參考,版權(quán)歸原創(chuàng)者所有。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相關內(nèi)容。
上一條:無 |